古韵京租稻 田园新画卷
一粒稻米,跨越百年时光,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一方稻田,承载农耕智慧,书写着传承与创新。桓仁镇三道河子村的京租稻,曾是清代贡米,如今在科学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焕发新生,正以独特魅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万物争荣,夏至最浓。在我县桓仁镇三道河子村京租稻种植核心区,广袤稻田如同一幅精心铺展的翠色绒毯,在天地间绵延舒展。连片的秧苗尽情沐浴着夏日的暖阳,以蓬勃昂扬的生命力向上生长。微风轻拂而过,青绿的稻叶随风摇曳,泛起层层涟漪,湿润的泥土芬芳与植物的清新气息在空气中交织弥漫,共同勾勒出一幅满溢希望的田园盛景。
京租稻,俗称“大黄芒子”,原产于桓仁三道河子地区,是从野生稻驯化而来的珍稀品种。清朝同治年间,因其品质卓越,被钦定为专供皇宫御膳的贡米,获赐“京租”之名,其产地也被御封为“官地”,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作为极具科研价值的古老稻种,京租稻凭借其优异的遗传特性,成为水稻育种领域不可多得的珍贵种质资源。每当蜡熟时节,成片金黄的稻浪随风翻涌,构成一幅令人陶醉的绝美田园画卷,引得无数游客纷至沓来、驻足观赏。蒸煮后的京租米饭,米粒颗颗晶莹剔透,香气四溢扑鼻,入口软糯弹牙,独特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而其独特的栽培体系,不仅凝聚着世代传承的农耕智慧,更彰显出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内涵与独特魅力。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京租稻的保护与发展,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办法,持续完善栽培技术规程。同时,积极推动传统农耕文化传承,2014年,根据民间意愿,将每年的8月22日设立为“京租文化节”。通过这一系列有力举措,让京租稻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古老品种,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续写着属于它的精彩篇章。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