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满族自治县促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施方案
桓脱贫发[2019]5号
为贯彻落实《辽宁省促进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辽委办发{2019}22号)精神,积极推进我县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工作,加快我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立足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区资源禀赋,以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培育打造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能带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适合贫困地区发展实际的产业体系,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动发展机制,实现新型合作经济贫困户全面覆盖。通过产业扶贫,突出体现特色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缓慢村的支柱地位,把地方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
(一)实施特色种养殖业产业扶贫。按照适销对路、品种优良的原则引导贫困村合理确定主导品种,积极发展优质稻、药材、果品、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培植壮大一批产业专业村,带动贫困人口参与发展特色种植,推进农业产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合理规划贫困地区发展布局,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牛羊驴等特色养殖产业。发挥各类大型畜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大户或专业合作社,扶持贫困户从事一定规模的养殖。有序发展健康水产养殖,推广循环水养殖技术,提升设施渔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二)实施特色林业产业扶贫。按照主体功能区构建林业生态安全屏障要求,以发展辽东山地丘陵生态林为主体,突出发展特色林果、林下经济、林木种苗、林下养殖等产业。发展经济林产业,培育板栗、核桃、红松果材林、等特色经济林。推进林下药材基地和干果经济林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县林草局)
(三)实施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扶贫。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特色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最大程度地吸纳贫困群众参与收益,发挥产业带动效应。坚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抓手,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实施农产品初加工惠农工程,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积极引进清洗、分级、包装、预冷等一体化商品化生产线,建设一批采后商品化处理中心,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物流和冷藏设施,初步实现农产品错季销售,推进特色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支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多种有效经营模式,建立互利共赢多方持续增收的分配机制。发展“扶贫车间”式加工业。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返乡下乡人员到贫困地区利用农户或村集体的闲置民房、学校、会场等场地,建立“扶贫车间”,开展来料加工、产地初加工和手工制作,发展传统民俗民族工艺、手工编织、乡村特色制造等,安排贫困户中有就业愿望但难以外出打工的妇女、只有半劳动能力的人员、残障人员在家门口就地就业。(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四)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发挥贫困地区自然环境优良、文化底蕴深厚、民俗特色突出的优势,培育发展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旅游。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基、依托村庄优势农业项目,拓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等功能,开发“农业+旅游”产品组合,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产业延伸发展,促使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依据自然资源,有规划的开发休闲农庄、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依托当地民族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传统文化展示表演与体验活动。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工程提升,产生强大的旅游产业经济协同效益,促进当地群众增收,实现脱贫致富。(责任单位:县文旅局)
(五)实施电商流通产业扶贫。全面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不断丰富核完善电商便民服务功能。支持邮政、供销社、物流企业及涉农电商企业自营物流向农村地区加快延伸,努力破解乡村物流配送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瓶颈。以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为重点,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切实发挥其在电商精准扶贫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责任单位:县商务局)
(六)依托产业园区扶贫。要紧紧围绕农业园区建设,在规划设计、项目实施、资金整合、技术力量等方面,积极跟进、主动服务,实施统筹规划,综合配套,集约发展。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制定落实支持政策,统筹整合各级项目资金,科学调配才资源,集聚技术服务,抓好对口帮扶和产业合作,推动各类资源集中投放、打捆使用,着力破解贫困人口发展产业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无胆量的难题。指导贫困地区科学规和布局特色产业,集中资源建设一批产业园区,鼓励发展“飞济”,建设“飞地园区”,深化三产融合发展,支持我县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园。以“飞地园区”和一二三产融合产业园,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市场主体、培育特色产业、促进贫困人口多元增收的抓手,实现产业扶贫的目的。(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委)
(七)实施服务产业扶贫。依托科技特派团、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农业科技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引导贫困地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在贫困地区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加快农业优良品种、适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应用。(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八)切实完善我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论证和储备,结合本地区资源下大力气谋划好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项目,着力建好我县脱贫攻坚项目库。我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要与本地区脱贫攻坚规划、年度资金整合方案相衔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贫困人口的脱贫需求。入库项目要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编制,精准到乡镇、到村、到户、到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符合行业部门相关要求。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要发挥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引导其参与入库项目选择、项目实施和管理,提高参与度。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县扶贫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各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确保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强化协作,建立机制。各单位要认真履职,发挥行业和职能优势,衔接市县各部门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户提供扶持,确保帮扶措施和任务的落实。建立工作机制,实行季调度、年总结工作机制。
(三)、政策倾斜,多元扶持。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关支持政策要优先向贫困地倾斜,重点做好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产业规划衔接、政策配机制整合和工作统筹,以乡村振兴巩固贫困地区脱贫产业,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步实现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目标。
桓仁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9年5月16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