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
桓脱贫发[2019]16号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桓仁满族自治县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桓仁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2019年7月19日
桓仁满族自治县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确保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中央巡视组对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和本溪市《关于印发<本溪市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实施方案>的通知》(本脱贫发[2019]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讲话精神和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历史意义和这场战役的严肃性、紧迫性、艰巨性,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思想、市场、资金、项目、稳定、廉政等风险隐患和困难挑战,聚焦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领域各类风险,通过采取防范化解措施,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益和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坚决打赢我县脱贫攻坚战,绝不让一个人在奔小康路上掉队。
二、防范化解重点
(一)注重防范思想麻痹风险
经过全县上下几年共同的努力,到2018年末我县已经完成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标任务。部分部门、乡镇和干部产生了松懈厌战情绪。按照现行标准,我县贫困人口虽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是由于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人口比例较大,一些人口返贫的风险还很大,贫困村退出各项指标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的要求,做到脱贫脱帽不脱政策、不脱项目、不脱扶持,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
(二)注重防范市场变化风险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目前我县各村基本都有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急需强化产业扶贫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首先要研究市场,关键是打通销路,切忌盲目跟风、搞一刀切。因此,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把握市场的变化规律,引导贫困群众发展市场前景好、未来潜力大、对增收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尽可能把市场风险降到最低,把扶贫产业的效益发挥得更好。
(三)注重防范资金使用风险
扶贫资金使用风险主要指在扶贫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或到位不及时,或资金使用不当,或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等,导致无法实现精准扶贫预期目标。所以在精准扶贫中,要更加注重防范虚增工程量、政务、村务信息不公开、政策落实不力、资金使用不合规等问题。
(四)注重防范项目管理风险
项目管理风险指精准扶贫中由于经济、管理等因素导致的扶贫项目收益下降或者成本提高,达不到预期扶贫效果,发挥不了扶贫作用,可能造成严重损失。在扶贫项目选择及确定中,调研不深入,论证不充分,缺乏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密的科学论证,主观臆断,盲目决策,对项目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研判不够,导致扶贫项目的短命夭折,损失浪费,项目扶贫变成了折腾百姓。实施中监管不力,该验收的不验收,出现烂尾工程。
(五)注重防范社会稳定风险
精准扶贫中的社会稳定风险主要表现为扶贫的精准性、参与性、公平性等方面问题。一是精准性。在精准识别、扶贫帮扶、动态管理等环节如果工作不实不细,将直接导致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识别认定不准确,必然引发干群矛盾和社会矛盾。二是参与性。扶贫必须扶志,提高贫困人口自我融入、自我造血功能是精准扶贫能否成功的关键。三是公平性。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享受政策的差距十分明显,导致非贫困户特别是处于贫困线边缘的困难群体,造成心理失衡、互相攀比,从而出现新的社会不平衡。
(六)注重防范扶贫领域廉政风险
从当前全国扶贫领域中反映和查处的问题来看,“最后一公里”是主要风险点。有的村干部变相买卖扶贫指标,索取、收受困难户好处费,更有甚者堂而皇之将建房补助款等扶贫资金直接放入自己腰包。有的镇、村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收取“好处费”、搞截留私分,盘剥克扣,雁过拔毛。有的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和经手申办的职务便利,优先照顾自己的亲戚朋友,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却视而不见,这些问题都极大地损害了群众利益。
三、防范化解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要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安排扶贫内容专题学习。要从打赢三大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高度,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增强攻城拔寨的责任感、紧迫感。乡镇党委政府和部门党组要定期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形成机制。要把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对选派干部加强管理,对定点帮扶村工作加强指导。
(二)加强论证,提升科学化水平
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升组织化程度,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要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论证、民主决策、制定规划,严格工作程序。在精准扶贫项目开发工作中防止急功近利,追求形象工程,闭关自守、闭门造车。
(三)加强公示,提高群众知晓度
紧盯资金使用关,减少人为接触现金机会。充分发挥“互联网+监督”平台的功能,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村务公开等形式,将各类扶贫资金进行县、乡、村三级公开公示,实现信息公开、查询、投诉处理等功能,用公开的办法来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防止“微腐败”的发生。
(四)加强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提高精准识别等基础工作质量。有计划扶持收入略高于扶贫标准但没有政策扶持人群,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加大防范打击力度,坚决摒弃和打击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打牌赌博等陋习,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向社会曝光,严重的依法处置,形成震慑,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完善开发式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资产收益、贫困户分红双赢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五)加强惩治,增强廉政意识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各级扶贫干部的廉政教育。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对扶贫领域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发挥警示震慑和教育引导作用。惩治“微腐败”,举一反三,认真整改、加强监管、健全制度。对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处理不到位的,严肃追究有关乡镇、部门的责任。同时,职能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应发现而未发现,以及发现后不报告、不处置的,也要严肃问责。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把防范化解脱贫攻坚风险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坚持目标标准,贯彻精准方略,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摸清底数、整合资源、优化政策。要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调度情况,推动解决问题。
(二)明确主体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压实主体责任,从自身做起,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进一步细化问题清单和整改举措,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与推进三年攻坚行动紧密结合,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质增效,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从严执纪问责。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工作不力、抱有侥幸心理的乡镇、部门要公开通报曝光;对不把握政策,自查整改走过场、问题仍然突出的,坚决追究领导责任,以严明的纪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