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hrmzzzxrmzf-2019-00663 | 发布机构: |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信息名称: |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县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 主题分类: | 政办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9-05-23 | 成文日期: | 2019-05-23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桓政办发〔2019〕29号 | |
关键词: |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我县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桓仁满族自治县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执行。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5月23日
(此件公开发布)
桓仁满族自治县201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2019年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辽宁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和《本溪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现状,制定本方案。
一、我县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潜在地质灾害分布较广,境内已发生的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从灾害发生原因上分析,人为因素占据重要作用,而灾害的诱发因素均与降雨密切相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直接与降雨有关。
根据辽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提交的《桓仁县地质灾害1:50000详细调查成果报告》,目前我县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45处,其中崩塌隐患点30处,滑坡隐患点6处,泥石流隐患点7处,地面塌陷隐患点2处。
二、桓仁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情况
1. 泥石流隐患点。主要分布在五里甸子镇、沙尖子镇、二棚甸子镇、华来镇、向阳乡、雅河乡6个乡镇。
2. 滑坡和崩塌隐患点。主要分布在本桓公路五道沟岭路段;凤鸣电厂路段;沙尖子镇沙双线沿江路段;五里甸子镇头夹线沿江路段;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高陡边坡路段;华来镇文治沟村马道沟等。
3. 地面塌陷隐患点。主要分布在铜锌矿管委会松兰社区、木盂子管委会暖河子煤矿区。
三、2019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县气象局预测分析,2019年,我县汛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1—2成,降雨主要集中在6、7、8月份,且降雨分布不均,有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和重点防范期
(一)重点防治地区
1. 泥石流和滑坡灾害:五里甸子镇、沙尖子镇、二棚甸子镇、华来镇、向阳乡、雅河乡6个乡镇。
2. 崩塌灾害:
(1)本桓公路五道沟岭路段;
(2)桓仁镇凤鸣电厂路段;
(3)沙尖子镇沙双线沿江路段;
(4)五里甸子镇头夹线沿江路段;
(5)雅河乡荒甸村至二棚甸子镇四道岭子路段;
(6)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高陡边坡路段;
3. 地面塌陷灾害:铜锌矿管委会松兰社区、华来镇暖河子煤洞沟矿区、馨达多金属矿业有限公司矿区、普乐矿业夹道子铁矿矿区、木盂子暖河子煤矿区。
(二)重点防范期
2019年我县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6月1日至9月10日。
五、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一)坚持预防为主、强化防治结合。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把汛期地质灾害预防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任务抓紧、抓好,把领导负责制贯穿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全过程;要运用多种手段,采取综合措施,使测、报、防、救等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切实落实责任;要充分发动和依靠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众,建立群测群防体系,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效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
(二)完善防治制度、健全防治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值班值宿制度,落实好防灾、避灾、救灾的组织机构和各种物资。发生地质灾害时,要按照速报制度要求,及时向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并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抢险救灾。
六、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县自然资源局在县广电台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预警等级分为四级:一级为红色预警,表示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很高;二级为橙色预警,表示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高;三级为黄色预警,表示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较高;四级为蓝色预警,表示气象因素致地质灾害发生有一定风险。
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主任由自然资源局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职责如下:
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为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发放工作,对可能发生险情的,及时动员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向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
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八卦城街道办:县街道办主要领导和社区主任为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做好值班值宿和群测群防工作。如可能发生险情,应当及时动员受威胁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向县政府和县自然资源局报告。
县教育局:要做好全县各中、小学校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采取临灾预警、避险转移、临时安置等防御措施,切实提高师生的自我救助能力。
县气象局:要及时通报气象监测资料,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要强化因公路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责任,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巡查和险情的动态监测工作,对公路沿线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及时清理,保障交通干线畅通。
县水务局:要做好水库等水利设施地质灾害的巡查、防治、抢险等工作。
县文旅局:要做好各旅游景区的地质灾害监测和防范工作,地质灾害发生前要及时组织景区内游客及工作人员防灾避险转移。
县应急管理局:要强化全县尾矿库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
县融媒体中心: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法规知识的宣传,并及时播报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其他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桓仁满族自治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落实制度措施,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坚持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制定和落实地质灾害巡查制度,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路段进行巡回检查,对威胁学校、村庄、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安排专人盯守巡查,要在险区、险路上设立警示牌,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过;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工矿企业要责令停产整治,发生险情要及时上报并组织抢险,保证人员安全撤离。
2. 落实值班值宿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要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险情、灾情信息及时上报。
3. 坚持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出现地质灾害灾情、险情要遵循情况准确、上报迅速的原则。
①发生中、小型地质灾害,所在乡镇要在12小时内速报县自然资源局和县政府,同时可越级上报市自然资源局和省自然资源厅;
②发生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所在乡镇要在4小时内上报县自然资源局和县政府,同时可越级上报市自然资源局、省自然资源厅和自然资源部。
八、加强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九、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配合
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已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就防范自然灾害也做出过重要指示。各有关单位要履职尽责、齐抓共管、通力协作,全面落实防范措施,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附件:1.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明细表
3. 桓仁满族自治县2019年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情况表
附件1: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邹巍然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副组长:彭玉强 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成 员: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何焕新 县应急管理局局长
孙开国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韩向光 县住建局局长
段海霞 县水务局局长
王世宇 县教育局局长
姜 霖 县文旅局局长
高尚文 县气象局局长
岑 松 县融媒体中心主任
李玉东 县民政局局长
李 诚 县卫健局局长
倪俊巍 八卦城街道办主任
杨嵬松 二棚甸子镇镇长
宫克锋 五里甸子镇镇长
黄 卫 沙尖子镇镇长
吕 缤 普乐堡镇镇长
马文丽 雅河乡乡长
邵 天 向阳乡乡长
殷显贵 桓仁镇镇长
王 兵 八里甸子镇镇长
韩俊伟 华来镇镇长
王 亮 木盂子管委会主任
谷凤龙 北甸子乡乡长
杨宝全 古城镇镇长
黑沟乡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兼)。24小时值班电话:48130567。
附件2:
桓仁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表
序号 | 名称 | 地理位置 | 灾害 | 威胁人口 | 目前稳定状态 | 险情 | 隐患点监测人 | 乡镇负责人 | 资源局负责人 | 备注 | |
古城镇(4处) | 1 | 洼泥甸子村滑坡 | 古城洼泥甸子 | 滑坡 | 2 | 较稳定 | 小型 | 高树生 | 于镇海 | 一般 | |
2 | 洼泥甸子村崩塌 | 古城洼泥甸子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高树生 | 于镇海 | 一般 | ||
3 | 小荒沟村崩塌 | 古城小荒沟 | 崩塌 | 8 | 较稳定 | 小型 | 杨学文 | 于镇海 | 一般 | ||
4 | 业豹钱公路西侧崩塌 | 古城业主沟 | 崩塌 | 行人 | 不稳定 | 小型 | 高树生 | 于镇海 | 一般 | ||
雅河乡(10处) | 5 | 荒甸村201省道北崩塌 | 雅河荒甸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6 | 荒沟村201省道北崩塌 | 雅河荒甸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7 | 联合大桥北201国道北崩塌 | 雅河联合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8 | 边哈线道北崩塌 | 雅河迦各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9 | 201省道东崩塌 | 雅河曹营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10 | 516县道北崩塌 | 雅河董船营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11 | 荒甸村大葫芦头崩塌 | 雅河荒甸大葫芦头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12 | 荒甸村荒沟崩塌 | 雅河荒甸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13 | 雅河湾湾川度假村沟 | 桓仁湾湾川度假村西沟 | 泥石流 | 3 | 低易发 | 小型 | 于勤立 | 崔淞 | 一般 | ||
14 | 雅河乡荒甸村小葫芦头 | 雅河荒甸 | 泥石流 | 5 | 低易发 | 小型 | 刘长彬 | 崔淞 | 一般 | ||
二棚甸子(10处) | 15 | 四道岭村牟家趟崩塌 | 二棚甸子四道岭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16 | 二棚甸子四道岭崩塌 | 二棚甸子四道岭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17 | 二棚甸子四道岭崩塌 | 二棚甸子四道岭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18 | 四道岭子崩塌 | 二棚甸子四道岭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二棚甸子(10处) | 19 | 巨户村莱沙沟崩塌 | 二棚甸子巨户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20 | 四平镇摇钱树村崩塌 | 二棚甸子四平摇钱树 | 崩塌 | 4 | 较稳定 | 小型 | 朱砚良 | 周玉成 | 一般 | ||
21 | 二棚甸子倒木沟 | 二棚甸子倒木沟 | 泥石流 | 行人 | 低易发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22 | 201省道南崩塌 | 二棚甸子鸡冠砬子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23 | 红汀子四平村道路北崩塌 | 二棚甸子四平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梁学家 | 周玉成 | 一般 | ||
24 | 二棚甸子松栏地面塌陷 | 二棚甸子松栏 | 地面塌陷 | 45 | 低易发 | 中型 | 张庆玲 | 周玉成 | 张铁宇 | 重点 | |
五里甸子(11处) | 25 | 窑沟 | 五里甸子五里甸子 | 泥石流 | 14 | 低易发 | 小型 | 谭玉宝 | 刘俊秀 | 一般 | |
26 | 五道沟 | 五里甸子五里甸子一 | 泥石流 | 行人 | 低易发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一般 | ||
27 | 燕家沟左侧崩塌 | 五里甸子大镜沟 | 崩塌 | 16 | 较稳定 | 小型 | 张金梅 | 刘俊秀 | 一般 | ||
28 | 老黑山附近路东崩塌 | 五里甸子老黑山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一般 | ||
29 | 头夹线沿江公路崩塌 | 五里甸子夹皮沟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原有海 | 重点 | |
30 | 三家窝棚村象鼻子沟崩塌 | 五里甸子三家窝棚象鼻子沟 | 崩塌 | 5 | 较稳定 | 小型 | 孟兆权 | 刘俊秀 | 一般 | ||
31 | 正岔沟路西南滑坡 | 五里甸子大镜沟 | 滑坡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一般 | ||
32 | 正岔沟路东北滑坡 | 五里甸子大镜沟 | 滑坡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一般 | ||
33 | 老黑山上组滑坡 | 五里甸子老黑山 | 滑坡 | 2 | 较稳定 | 小型 | 王福全 | 刘俊秀 | 一般 | ||
34 | 老黑山村三组崩塌 | 五里甸子老黑山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一般 | ||
35 | 三道沟崩塌 | 五里甸子五里甸子一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陈立文 | 刘俊秀 | 一般 | ||
沙尖子(3处) | 36 | 冰沟 | 沙尖子晓阳二三 | 泥石流 | 89 | 低易发 | 小型 | 刘成义 | 胡杨 | 一般 | |
37 | 沙双线沿江公路崩塌 | 沙尖子闹枝沟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李刚 | 胡杨 | 王柏霖 | 重点 | |
38 | 秋皮沟崩塌 | 沙尖子秋皮沟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李刚 | 胡杨 | 一般 | ||
华来镇(4处) | 39 | 暖河子煤洞沟地面塌陷 | 华来镇暖河子村 | 地面塌陷 | 11 | 较稳定 | 小型 | 康泰 | 龙再伟 | 赵成刚 | 重点 |
40 | 华来镇文治沟七组滑坡 | 华来镇文治沟 | 滑坡 | 17 | 较稳定 | 小型 | 张立权 | 韩俊伟 | 于飞 | 重点 | |
41 | 木盂子镇陈家崴子崩塌 | 木盂子陈家崴子 | 崩塌 | 11 | 较稳定 | 小型 | 兰树国 | 龙再伟 | 一般 | ||
42 | 二道沟滑坡 | 华来高台子 | 滑坡 | 56 | 较稳定 | 小型 | 刘君 | 韩俊伟 | 一般 | ||
普乐堡 | 43 | 普乐堡夹道子村一组崩塌 | 普乐堡夹道子一 | 崩塌 | 行人 | 较稳定 | 小型 | 王兆杰 | 刘晓 | 一般 | |
黑沟乡 | 44 | 打虎沟西北崩塌 | 黑沟乡大川 | 崩塌 | 行人 | 稳定 | 小型 | 姚大勇 | 王金辉 | 一般 | |
向阳乡 | 45 | 大西沟 | 向阳乡大西沟 | 泥石流 | 40 | 低易发 | 大型 | 迟卫东 | 孙思异 | 一般 | |
合计 | 45 | 328 |
附件3:
桓仁满族自治县2019年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情况表
序号 | 隐患点名称 | 地 理 位 置 | 经纬度坐标 | 规模 | 成灾 类型 | 预测危 害程度 | 威胁人口 (人) | 监测责任人 | 乡镇负责人 | 资源局负责人 |
1 | 二棚甸子镇松兰社区地面塌陷 | 二棚甸子镇松兰社区 | 125°28′36″ 41°10′23″ | 中型 | 地 面 塌 陷 | 较大 | 23户46人 | 张庆玲 | 周玉成 | 张铁宇 |
2 | 沙尖子镇沙双线崩塌 | 沙尖子镇—双岭电站沿江路段 | 125°26′04″ 41°01′51″ | 中型 | 崩塌 | 较大 | 行人、道路车辆 | 尹宏伟 | 胡杨 | 王柏霖 |
3 | 五里甸子镇头夹线崩塌 | 五里甸子镇头道河—夹皮沟沿江路段 | 125°31′36″ 40°55′28″ | 中型 | 崩塌 | 较大 | 行人、道路车辆 | 陈立文 | 刘俊秀 | 原有海 |
4 | 华来镇文治沟村马道沟滑坡 | 华来镇文治沟村7组 | 125°05′57″ 41°29′19″ | 中型 | 滑坡 | 较大 | 7户16人 | 王海 | 韩俊伟 | 于飞 |
5 | 木盂子管委会暖河子村煤洞沟地面塌陷 | 木盂子管委会暖河子村5组 | 124°57′06″ 41°19′45″ | 小型 | 地 面 塌 陷 | 较大 | 6户7人 | 康泰 | 龙再伟 | 赵成刚 |
合计 | 36户6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