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hrmzzzxrmzf-2019-01224 发布机构: 桓仁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信息名称: 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主题分类: 政府文件
发布日期: 2003-08-20 成文日期: 2003-08-20
废止日期: 文 号: 桓政发[2003]67号
关键词:

关于印发《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03-08-20 14:00:36 【字体: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

现将《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三年八月二十日

 

 

 

 

 

 

桓仁满族自治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

 

桓仁共有16个乡镇,150个行政村。31万人口分布在沟沟岔岔之中。由于地处偏僻、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几十年来,我县农村在办学体制上一直沿用乡乡办初中,村村办小学,居民组附设教学点的布局结构。随着农村中小学生源逐年减少,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见突出,主要问题是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办学质量和效益十分低下。为了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发挥集中办学的规模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1998年起,我县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通过实施邻近村联合办小学和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的集中办学办法,撤并小学。为了从根本上扭转我县农村办学分散、学校规模小、效益低、质量差和条件落后的局面,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文件和省委书记闻世震视察我县北甸子实验学校时对我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的“加快教育发展,培养人才。巩固‘普九’成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因陋就简,利用三年时间完成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示精神,我县制定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五年规划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三年规划。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

我县农村现有初中18所,在校学生总数11010人,教学班230个,平均班额48人。小学127所,在校学生总数17957人,教学班850个,平均班额21人。初中现有教职工823人,师生比1:13.4;小学现有教职工1651人,师生比1:10.9。

我县农村教育从2003年起至2009年期间,生源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小学的微型校、微型班将逐年增多。根据调查统计,截止到2002年8月,全县农村学龄前儿童总数11078人,其中0周岁1368人,1周岁1462人,2周岁1500人,3周岁1569人,4周岁1546人,5周岁1712人,6周岁1921人。根据上列学龄前儿童人数测算,2003—2008年全县农村小学在校学生总数9710人,按小学现有教学班总数核算,平均每班学额只有12人。因此,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建设寄宿制学校是我县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

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坚持因地制宜,多校并举的原则。要紧密结合乡镇各学校的实际,在布局形式上不搞一刀切。中小学适合集中的就集中,适合分设的就分设;适合高年级段寄宿,就先实行高年级段寄宿;适合邻近村寄宿的就先办邻近村寄宿;逐步过渡到一乡一所寄宿制学校。根据各乡镇中小学实际和县乡财力状况制定布局调整规划,用五年时间完成布局调整工作。

我县先后建设了朝鲜族学校和北甸子实验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通过这2所寄宿制学校的运行同其它布局调整形式相比较,实施建设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有明显的优越性。因此,我县把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一种主要形式进行实施,决定用3年时间完成全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考虑到我县农村小学在校学生从2003年起大幅度减少,直至2009年基本稳定的实际,原则上按2010年在校学生数量规划学校建设规模。实施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学校,在2010年以前要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过渡,寄宿制学校在校生减多少,进多少,确保到2010年除寄宿制学校所在地的学生不住宿外,其余学生全员在校寄宿就读。

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争5年完成。2003年全县撤并村小25所、教学点6个;2004年撤并村小24所、教学点8个;2005年撤并村小26所、教学点12个;2006年撤并村小12所、教学点19个;2007年撤并村小13所。

全县再建设1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共需扩建校舍面积84251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45665平方米,生活用房38586平方米。需征用土地66亩,动迁房屋面积11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6962.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6017.2万元,征地费用151.8万元,动迁费用58万元,旧校舍维修费用150万元,教学仪器设备280万元,生活设备305.7万元。

2003年建设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28907平方米,建设投资2321.9万元。

1.沙尖子镇。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心小学。规划建筑面积为993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4971平方米,宿舍楼面积3095平方米,食堂面积1810平方米,锅炉房面积60平方米,建设投资824.2万元。

2003年,寄宿制学校建成后,初中全部进入寄宿制学校,再撤并头道阳岔、二道阳岔、小围子、沙尖子、秋皮沟等5所学校。

2004年,金坑、双水洞2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北沟小学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闹枝沟小学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干沟小学、影壁山小学并入寄宿制学校。

2.拐磨子镇。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学。现有教学楼面积3895平方米,再扩建宿舍楼和食堂,建设规模为3316平方米,投资291.7万元。

2003年,撤并樊家屯、大荒沟、偏岭、双岭子、岔路子等5所村小。

2004年,古城子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小荒沟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新江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洼泥甸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3.木盂子镇。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心小学。保留两栋旧房改作食堂。建设规模合计8031平方米,其中教学楼面积4722平方米,宿舍楼面积3309平方米,建设投资合计625.9万元。

2003年,仙人洞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4年,蔡娥堡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高俭地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暖河子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4.普乐堡镇。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学。扩建教学楼面积3962平方米,宿舍楼面积3662平方米,建设规模合计7624平方米。维修平房作食堂。建设投资580.1万元。

2003年,学校在建,不进行撤并调整。

2004年,夹道子、坎川沟、拐磨子、瓦房4所村小及老漫子村小五、六年级一同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大清沟村小六年级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老漫子村小一至四年级和大清沟村小六年级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大清沟村小一至五年级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4年建设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34118平方米,建设投资2786.5万元。

1.八里甸子镇。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心小学。扩建教学楼面积3998平方米,宿舍楼面积3155平方米,建设规模合计7153平方米,建设投资598万元。

2004年秋季,中学迁入寄宿制学校。

2003年,老岭沟村小并入于家堡子村小。

2004年,马鹿泡、大南沟、川头、于家堡、老岭沟等5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柞木台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韭菜园子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臭李头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二户来镇。

中小学合设,校址在中学。扩建教学楼面积5166平方米,宿舍楼面积3160平方米,建设规模合计8326平方米,建设投资691.6万元。

2003年,小恩堡村小并入冯家堡村小、碑登2个教学点并入碑登村小。

2004年,柳林子、黑卧子、朱家堡、拉古甲4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碑登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文治沟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大恩堡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3.黑沟乡。

中小学合设。扩建教学楼面积4003平方米,宿舍楼面积2060平方米,建设规模6063平方米,建设投资503.3万元。

2004年,红石砬子和柞树岭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石虎子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大川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六道沟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4.二棚甸子(铜锌矿地区) 。

原二棚甸子小学与铜锌矿地区学校分设。在二棚甸子小学扩建教学楼面积1316平方米,在铜锌矿地区学校翻建教学楼面积4684平方米,建设规模合计6000平方米,建设投资468.7万元。

2003年,四道岭子、马达营子、鸡冠砬子3所村小并入二棚甸子小学。

2007年,二棚甸子小学并入铜锌矿地区学校。

5.雅河乡。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学。扩建教学楼面积2516平方米,扩建宿舍楼面积4060平方米,扩建规模合计6570平方米,建设投资524.9万元。

2003年,荒沟里、排路沟2所村小并入荒沟甸村小;大泉眼村小并入米仓沟村小和中心校。

2004年,联合、湾湾川、荒沟甸、南老台4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董船营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米仓沟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5年建设5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模21226 平方米,建设投资1854.3万元。

1.业主沟乡。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学。扩建教学楼面积3886平方米,宿舍楼面积2381平方米,建设规模合计6267平方米,建设投资508.9万元。

2003年,红升村小并入北崴子村小;小北沟村小、老砬子村小并入中心校。

2005年,将其余4所村小一次性并入寄宿制学校。

2.五里甸子镇。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心小学。扩建教学楼,建设规模合计3886平方米,建设投资349.5万元。

2005年,腰营、大镜沟2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头道河、三架窝棚2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夹皮沟、桦树甸、老黑山3所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3.铧尖子镇。

中小学分设。小学建宿舍食堂楼面积2688平方米;中学建食堂面积518平方米,建设规模合计3206平方米,建设投资382.2万元。

2005年,全镇5所村小全部并入寄宿制学校。

4.向阳乡。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学。扩建教学楼面积2555平方米,宿舍楼面积3095平方米,建设投资474.2万元。

2003年,和平村小并入砬门村小。

2005年,北岔、爬宝、砬门、和平、回龙(一、二、三、四年级)、双合(四、五、六年级)6所小学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双合村小的一、二、三年级并入寄宿制学校。

5.四平乡。

中小学合设,地址在中学。扩建宿舍楼和食堂,建设规模2217平方米,建设投资238.5万元。

2003年,二道江、八道江、土口、四合4个教学点并入横道川村小。

2005年,刀尖岭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6年,红汀子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

2007年,横道川村小并入寄宿制学校。